為什么STM32單片機是非理性漲價潮中的小甜甜微控制器是電子產品中最為通用的關鍵元器件之一,而一款微控制器是否可被廣泛應用,取決于三個要素:產品可靠,產能穩定,以及軟件生態。STM32微控制器從2007年上市以來,十幾年已經出貨幾十億顆,服務全球超過10萬用戶,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約50%,會使用STM32單片機也基本成為電子工程師的標配職業技能。
STM32系列的風靡全國,究其緣由:產品性能接近市場需求,價格親民(未遭遇漲價行情時);豐富完善的軟件生態,直接拉低了工程師的入門門檻;進門后再看,使用CubeMX可以自動生成代碼,發現開發Cortex-M內核并不難,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ST原廠著力打造生態鏈,無論是針對電機應用、連云上網,還是GUI設計開發、嵌入式AI應用,物聯網安全等應用難點,ST通過產品生態解決了大部分客戶的痛點和難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IDH公司。現在的高科技企業,喜歡用護城河來表達產品的市場權力。STM32的護城河就是有序規劃且極其完善的產品系列和軟硬件生態。
STM32也曾經歷過缺貨波動,回想2015年Q4 平衡車和打印機市場。彼時因為STM32亞太區后端封測代工廠日月光從上海遷至江陰,造成供貨緊張。自2010年,作為老牌IDM廠商,ST布局“雙產線”策略,即芯片產品的前端制造和后端封測,通過自有晶圓廠和外部代工廠“雙產線”生產,互為備份,從而保證交期。2016年后,雙產線策略對沖了很多供貨緊張問題。全行業產能緊張的形勢下,國產替代能解決出貨問題嗎?STM32通過其產品能力,向市場證明了一件事:Cortex-M系列MCU市場用量巨大。巨大的市場是新產品的溫床,隨之涌入大批國產單片機企業。國內半導體企業的底層邏輯是:作為處理器廠家,內核統一來自于ARM公司,那么剩下的差異就在存儲和外設功能,大大降低了芯片設計門檻,加上國內資本向集成電路的聚焦,ARM Cortex系列成為國內半導體廠商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