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按照自身產品應用領域可以分為通用型MCU和專用型MCU公司。通用型MCU是指具有MCU的基本組成,但是將MCU中可利用的資源(包括RAM、ROM、串并行接口等)全部提供給用戶,不是為了某種專門用途設計的。專用型MCU是指按照具體用途而專門設計的MCU,通常會在MCU內集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硬件單元,比如數字信號處理單元、藍牙協議棧等。 通用型MCU是不針對特定應用的,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
家電市場主要分為大家電和小家電,大家電是指以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為主的白色家電,小家電主要是指以家居和廚衛等應用為目的的家用電器,包括豆漿機、破壁機、電磁爐、電風扇、電吹風等日用電器。大家電出貨量未來增長相對有限,但智能化和變頻化趨勢有望提升MCU需求;新興小家電在出貨量和智能化方面均有不錯的增長空間。 智慧家居帶動家電MCU升級,32位單片機控制系統助力設備聯網及高階功能。以傳統冰箱為例,過...
隨著需求側對性能要求和處理能力的提升,32位單片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大部分廠家單片機的內核逐漸被第三代ARM架構的內核替代;2014年,基于現代需求設計的第四代RISC-V架構推出,具有模塊化、極簡和可拓展的特點,目前主要在可穿戴設備中應用廣泛,但目前暫不具備和ARM類似的完善生態系統。 ARM為目前主流架構,已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ARM架構實現了標準化,為設計平臺提供了代碼兼容性和軟件兼容...
1、MCU:縮減版CPU整合外設,成為眾多應用主控芯片MCU:微控制單元,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指的是把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并包含RAM、ROM、時鐘、定時/計數器等外設,甚至將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MCU能夠用軟件控制來取代復雜的電子線路控制系統,實現智能化以及輕量化控制。 英特爾1971年推出全球首款MCU產品,上世紀90年代后MCU步入發展快車道...
ST是一家IDM,有自有的晶圓廠、封測廠。在這次缺貨的時候,ST就體現出了有自己工廠,也有合作的外部代工晶圓廠的優勢。既有內部產能,也有外部產能,能根據市場狀況調節產能,達到最好的供貨狀態。 而對于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芯片嚴重短缺問題,ST的單片機短缺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最初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能;另一個是STM32自多年前推出以來業務連續增長,市場對STM32應用需求很大;還有...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根據RAM的特性,單片機每次上電之后RAM里面的值是隨機的。也就是說RAM上電后的初始值可以是0xAA,也可以是0x55,也可以是其它任何的值,這個都是正常的。明確了這個基本原理之后,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個跟RAM的初始值的使用相關的一個問題。 設計出狀況有工程師在開發的汽車娛樂系統中遇到了一種情況,就是他在使用RH850F1K的過程中,發現每次上電后RAM的值好...
自2020年Q3以來,因市場需求高速增長及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公司紛紛上調產品價格。據統計,在2021第二季度,就有超30家半導體企業調漲產品價格,可見,缺芯引發的漲價還在持續。 對于國單片機廠商的發展建議,業內專家周立功強調:“國外IC設計能力不比國內差,但是他們的工程師離市場遠、決策慢,我們要發揮靈活機動的優勢,定義獨特的瞄準細分應用的產品,細分市場未必是小市場。差異化思路之外,創...
在缺貨的同時,國產單片機產業還有多股新的動力,在推動新的變革產生。一方面是所謂萬物互聯網跟的到來,給MCU廠商帶來了龐大的機會。終端廠商自研和RISC-V也將成為本土MCU的X因素。 首先看終端廠商自研方面,國產家電巨頭格力電器近日公開宣布,旗下自研單片機芯片已經正式量產并投入使用,年產量超過1000萬顆。 布局芯片業務的家電廠商,不只有格力。前不久美的集團在與投資者互動時,也毫不掩飾地表示...
自去年Q3起,受益于疫情逐漸受控,消費類電子、新能源汽車等下游需求快速復蘇,而8吋晶圓廠產能緊缺,導致各類半導體芯片出現供不應求,供應鏈漲價環環向下傳導,半導體大廠陸續發出漲價通知,更有甚者年內幾度調價,反映短缺市況。 整體單片機產業供應吃緊情況也從年初持續至今,一些MCU廠商在4月一度暫停接單,主因是晶圓代工價格調漲,計劃對客戶調整價格確定后,再繼續接單。 晶圓代工價格上漲的主因是模擬芯片...
據統計,國外前八大芯片廠商占據全球約80%的MCU市場份額,頭部效應顯著。在家電行業,雖然國產芯片廠商歷經多年的市場耕耘,所占份額仍然很低,并且主要集中在小家電領域。在每年100億元的國內家電MCU市場中,仍是歐美日品牌占絕對主導地位。 究其原因:其一,芯片行業盈利周期長,國內大規模投資時間較短,投資不足導致產業自我循環發展受阻,前進步伐放緩,難以追趕上起步多年的國外芯片廠商。 其二,家電M...